2025年6月底,国际政坛突然被一则消息搅动,日媒曝光白宫内部文件,显示特朗普正秘密组建一个由30多名美国商界领袖组成的“CEO天团”,计划于年内访问中国,甚至可能出席9月3日的抗战胜利大阅兵。
这则爆料距离特朗普本人宣布“中美已签署协议”仅隔24小时,时间上的紧密衔接绝非偶然。
耐人寻味的是,当这位美国总统高调筹备“豪华访华团”之际,其政府内主管外交事务的头号人物国务卿鲁比奥,却因被中国制裁而处境尴尬,很可能连访问随行名单都无法进入。
特朗普突然转向访华并非一时兴起,早在2025年5月中旬结束中东三国访问后,他就向媒体直言表示自己当然愿意访华,并强调中美关系“至关重要”。
这番表态背后,是一场持续数月的经贸拉锯战,而中国手中的稀土资源成了打破僵局的关键筹码。
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得惊人,全美83.7%的稀土需要从中国进口,其中军用级重稀土的依存度更是达到97%,当中国在4月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,美国工业体系立刻陷入混乱。
福特汽车芝加哥工厂因钕铁硼磁体断供被迫停产,通用汽车警告若断供超30天,全美汽车业日损失将达2.3亿美元,更致命的是军工领域,F-35战机的隐身涂层、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都离不开中国稀土。
美国想要摆脱稀土依赖,但无奈发现他们根本做不到,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不得不公开承认,想要真正摆脱,“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”。
技术断层导致美国本土开采的稀土矿都需运往中国提纯,这种结构性弱势让特朗普政府别无选择,只能主动寻求谈判。
当特朗普为访华铺路时,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却陷入外交窘境,这位以反华言论著称的政客,早因干涉中国内政被中方连续两次制裁。
今年1月就职时,鲁比奥曾展现“谨慎姿态”,在就职演讲中全程避谈中国,只不过鲁比奥的“懂事”没持续多久,2月访问中美洲时,他故态复萌炒作“中国威胁论”,甚至公开感谢危地马拉维持与台当局的所谓“邦交”。
中方随即点名警告,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已提出严正交涉,这种背景下,即便特朗普亲自率团访华,被制裁的国务卿随行可能性几乎为零,中国不会允许制裁对象踏上本国领土。
6月底曝光的“突袭式协议”细节,透露出双方高超的博弈智慧,根据伦敦秘密谈判成果,中方同意“依法审批”稀土出口申请,美方则取消部分对华技术限制,表面看是相互让步,实则暗藏玄机。
中国对协议设置了精准护栏,将军工级稀土排除在开放范围之外,要求美企提交终端用户信息,将出口许可证有效期限定为6个月,同时中方同步收紧稀土加工技术管控,要求相关专家上交护照。
这种“出口有限开放+技术绝对封锁”的策略,既缓解美国供应链危机,又确保中国掌握长期主动权。
特朗普则急于将协议包装成外交胜利,他在北约峰会间隙高调宣布“中美已签署协议”,却遭商务部长紧急补刀,“中国恢复稀土供应、美国就取消制裁”,又说达成协议,又说希望恢复稀土供应,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,暴露出美方在稀土困局中的被动处境。
特朗普精心筹备的“CEO天团”访问计划,本质上是以商业合作淡化政治分歧的务实选择,既然国务卿鲁比奥因制裁难以成行,不如让商界领袖成为主角,这既规避了外交尴尬,又直指美国企业的核心诉求,稳定供应链。
这种安排早有预兆,6月初特朗普接受访华邀请后,美方接连释放善意,财政部将中国移出“汇率操纵国”名单,重申“一个中国”政策,解禁中国留学生签证。
这些动作被外界视为给访问“铺红毯”,而中国也展现出开放姿态,商务部在回应协议时强调“合作共赢”,但不忘划清底线,核心利益不容妥协。
地缘博弈的涟漪效应已经显现,当中美达成稀土协议的消息传出,欧盟驻华大使立即紧急约见王毅外长,要求解决稀土磁铁短缺问题,日本、印度等国也纷纷寻求与中国开展稀土对话,中国的一张稀土牌,同时撬动了多国战略平衡。
特朗普的访华计划如同一面棱镜,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复杂光谱,当“CEO天团”取代被制裁的国务卿成为外交舞台主角,商业务实主义正暂时压倒政治对抗。
鲁比奥的缺席本身已成为一种无声的外交语言,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言行,终将付出代价。
协议签署后,深圳电子市场的商家们重新设计电路以规避美国芯片管制,而加州科技展上的工程师却庆幸能继续使用中国制造的服务器。这种微妙共生关系,恰如中美博弈的缩影,稀土协议的墨迹未干,下一轮较量的倒计时已经开始。
大国博弈的天平上,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政治家的口号,而是谁掌握着让对手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。
倍顺网配资-网上配资查询-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-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