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有云: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”脾与胃这对“黄金搭档”,脾主运化升清,胃主受纳降浊,如同身体的“中央厨房”,决定营养吸收与废物代谢。
调理脾胃,顺序大于蛮补! 今天教你遵循中医四步法,唤醒脾胃原动力!
1.疏肝
中医理论讲“肝木克脾土”。简单说,就是肝脏如果气机不畅、情绪郁结(肝郁),就会像一块大石头压住脾胃(脾土),影响它们正常工作。
很多人压力大、心情差的时候,就会觉得两肋胀痛、吃不下饭、肚子胀气、大便也不成形,甚至烦躁易怒,这往往就是“肝郁克脾”的典型表现。不把肝气理顺,脾胃就动不起来,补什么都白搭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2.健脾
把肝气理顺了,脾胃的“枷锁”解开了,这时候才能开始真正给脾胃补能量。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。” 脾虚的人,就像发动机没力,吃进去的东西无法有效转化成营养(运化无力),反而堆积成负担。
常见表现有:脸色发黄没光泽、吃完饭就犯困、浑身没力气、大便稀软不成形、舌头颜色淡、舌边有齿痕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3.祛湿
脾虚久了,运化水液的能力下降,身体里就容易产生多余的“废水”,这就是湿气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” 湿气就像淤泥一样,会困住脾胃,让它更加无力工作。
常见表现有:头发脸爱出油、身体沉重不想动、脑袋昏沉不清醒、嘴巴发粘、舌苔又厚又腻、身体容易浮肿或虚胖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4.补气血
疏肝、健脾、祛湿都完成后,这时候补充气血,才能真正被身体吸收利用,滋养全身。达到的效果是:脸色红润有光泽、精力充沛不疲劳、手脚温暖不怕冷、睡眠安稳质量高。这才是调理脾胃的最终目标:气血充盈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跟着“疏肝→健脾→祛湿→补气血”四步走,脾胃动力一天比一天强!你的身体卡在哪一步了?欢迎留言描述你的症状(比如:是否容易生气?饭后困不困?舌头什么样子?),一起交流探讨!觉得有用就转发收藏,这个夏天养出由内而外的好气色和好状态!
❖本文仅作知识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,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。如有诊疗需要,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顺网配资-网上配资查询-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-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